在传统的护理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依靠主观经验评价学生操作,难以精准量化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进步幅度。如今,这一状况正在发生改变。
学院推出的"智护未来"项目中的智能评价体系,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教学评价从"经验判断"到"数据驱动"的根本转变,为护理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新方案。
一、破解传统评价难题,建立多维指标体系
该体系首先突破了传统评价的局限性,对标《护理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全球数字素养框架》,构建了涵盖健康照护能力(50%)、人文关怀能力(20%)、数智技术应用能力(20%)、创新能力(10%)的多维度评价指标框架。
二、无感采集全过程数据,生成个体能力数字画像
该体系的创新之处在于实现了"全程无感"数据采集。通过智慧教育云平台,系统自动记录学生从虚拟仿真训练到智慧病房实境训练的全过程学习数据,无需人工干预。基于这些数据,系统能够动态生成学生能力数字画像,精准识别个体与群体能力短板。
三、形成教学改进闭环,推动个性化学习
该系统不仅关注评价,更重视评价结果的运用。通过数据分析,系统能够自动推送强化训练资源,为教师优化课程设计、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数据支持,形成"评价—反馈—干预—改进"的完整闭环。
四、应用成效显著,获多方认可
该智能评价体系已在校内全面应用,并推广到省内外13所高校。项目实施以来,学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稳定在97%以上,学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15项。
这一创新实践已在护理教育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多所院校前来考察交流,认为该体系为护理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为推动护理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撰稿:张慧 编辑:李莹莹 审核:丁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