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性失忆”——舌尖现象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和朋友聊起上周看的超赞电影,话到嘴边,却怎么也想不起名字,急得直拍大腿;或是在超市货架前,对着那包想买的零食,绞尽脑汁也叫不出它的名字;明明考前刚背过这个单词或概念公式,要写的时候突然就想不起来了。

那些在记忆仓库里沉睡的词语,在被唤醒的瞬间突然调皮起来,躲在意识的阴影里,只留下模糊的轮廓。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话到嘴边”却突然忘记,怎么都想不起来要说什么…这种话到嘴边却想不起来的现象,心理学上称为“暂时性失忆”,又叫“舌尖现象”(简称TDT)。

这种感觉就像隔着毛玻璃看风景,明明知道那片色彩斑斓的景象就在眼前,伸手触碰时却只摸到一片朦胧。神经科学家发现,当我们试图提取记忆时,大脑的检索系统已经锁定了目标区域,只是在最后一步的词语输出环节出现了短暂的卡顿。

一、为什么会发生舌尖效应?

这其实是大脑对记忆内容暂时性抑制造成的。我们的记忆就像一座庞大的图书馆,每个词语都存放在特定的书架上。当需要某个词语时,大脑会启动检索程序,但有时会因为各种干扰因素,导致检索路线出现偏差。

比如情绪紧张时,大脑的"搜索系统"会变得慌乱;长时间不使用某个词语,相关的神经通路会逐渐弱化。就像久未打扫的房间,灰尘会模糊记忆的标签,让我们在检索时迷失方向。

二、如何破解舌尖谜题?

1.饮食

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提高大脑对氧的利用效率,能让大脑保持兴奋,避免出现反应迟钝等现象。

2.睡眠

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过差会加速脑细胞衰退,导致记忆力下降,让人变得“糊涂”。而充足、高质的睡眠可以让大脑得到充分休息,有利于增强记忆力。因此,对大学生来说来说,每天最好都能保证7个小时的高质量睡眠。

3.运动

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有利于保持大脑健康,增强人的认知能力。

4.心态

据新华网报道,人在放松状态下,与记忆相关的神经元和特定脑电波会同步“运转”、密切“配合”,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舌尖效应就像生活中的小插曲,提醒我们人类记忆的奇妙与脆弱。这些短暂的语言空白,反而让我们更珍惜那些流畅表达的瞬间。就像欣赏一幅未完成的画作,留白处反而充满想象的空间。

或许正是这些语言迷雾,让我们的交流多了几分趣味,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语言与记忆交织的美妙。下次再遇到舌尖效应时,不妨把它当作一场与记忆的浪漫邂逅,享受寻找词语的过程。毕竟,生活中的美好,往往藏在这些不经意的小插曲里。那些在舌尖跳舞的词语,终会在某个温柔的时刻,轻轻落在你的唇边。

参考文献:

[1]欧阳明昆,蔡笑,张清芳. (2019). 认知还是元认知:口语产生中舌尖效应的心理机制. 心理科学进展, 2019,27(12):2052-2063.

[2]赵瑞瑛,娄昊,欧阳明昆,张清芳. (2019). 自然情境下舌尖效应的认知年老化——日记研究. 心理学报, 2019,51(05):598-611.

                                                                                                  (转自广师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推荐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