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叙事·风采篇】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构建基于OBE理念的立体化思政课教学模式

发布时间:2025-07-30 09:23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激发教学热情,提升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依据学校关于加强教育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的意见和教育教学质量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马克思主义学院“质量文化建设月”活动中,紧紧围绕OBE理念“五自”要求着力构建三阶段“大思政”育人体系,着力打造“三主题三模块三行动”实践课教学体系探索总结新思想融入思政课“六步三结合”教学模式,深化完善“一三四五”齐鲁文化育人模式,充分彰显立体化思政课教学特色


1752818127269986.png

学院质量文化建设月动员会


一、构建三阶段“大思政”育人体系

1.建设任务驱动型智慧课堂,为实践教学搭建智慧课堂平台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服务社会为宗旨,对接思政课程,充分整合齐鲁文化思政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校“九个一”齐鲁文化育人工程,深入开展以齐鲁文化为底蕴的养成教育,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齐鲁文化孕育下的理工生——思想政治理论社会实践》课程。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以文化人”的建设理念,不断强化课程建设、深化课程改革,依托泛雅网络课程平台丰富网络资源,建设任务驱动型智慧课堂,搭建思政课文化主题实践教学平台。


1752818186773476.png

孔子观礼处开展传统文化实践教学活动


2.着力打造“四馆一厅”,构建形式多样的智慧校园实践平台

在已有“文化育人”场馆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四馆一厅”:山东党史馆、齐鲁文化馆、稷下学宫馆、孔子学堂、党建工作主题展厅。室内展览通过大量历史图片、文献资料、实物以及多媒体、三维场景还原等多各种手段和形式,通过扩展线上资源库、设置二维码扫描、开发试题库功能、增设1学分选修课等措施,使之真正成为全校师生的主题展览、讲学交流、学习打卡和实践教学的国内高校一流现代化场馆。


1752818299781242.png

实践教学活动---齐鲁古道行


3.善用社会大课堂,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社会实践平台

学校积极与周边党政机关、工厂企业、社区街道等单位加强合作,利用山东省现有基地(场馆),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齐鲁红色文化、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四史与国防教育等专题设立一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孔子博物馆、王尽美纪念馆、沂蒙精神纪念馆、王杰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三涧溪村、朱家峪村等25个校外有关基地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协同研究和资源开发。

除了建好线下社会实践基地之外,还利用人工智能推荐引擎和3D视觉展示两大技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实践活动推荐,通过生动的3D图像和互动体验,让学生仿佛亲临齐鲁文化遗址,获得深度的实践体验和齐鲁文化教育。


1752818469486500.png

在三德范古村落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二、打造“三主题三模块三行动”实践课教学体系

依托搭建好的智慧课堂教学平台、智慧校园实践平台、“大思政课”社会实践平台,基于OBE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齐鲁文化育人为鲜亮底色,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三主题、三模块、三行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实践教学。

“三主题”即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模块”即针对每个主题,根据各专业学生特点,设置“课堂教学、校内实践、社会实践”三个模块,课堂教学侧重理论强化和实践指导,校内实践侧重体验式教学,社会实践侧重社会调研和志愿服务;校内思政实践教学主要依托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学校“九个一”齐鲁文化育人工程以齐鲁文化为底蕴的养成教育,通过开展与思政课程教学相关的各具特色的校内实践活动,如模拟听证会、情景表演、辩论、党史故事演讲、专业调研、校内服务等,达到教学内容的内化,综合提高学生的素养和能力水平的目的社会实践环节主要安排在1-4学期相应的寒暑假小学期内进行。

“三行动”即对应每个主题,设置“参观体验、调查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行动,“参观体验”完成知识层面的拓展,“调查研究”促进对相关理论的深度思考和论证,“社会服务”使理论转化为实际行动,同时在行动中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1752818550156299.png

在齐长城遗址锦阳关开展实践教学


通过“三主题”的设计把优秀齐鲁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紧密结合,既唤醒优秀齐鲁文化基因,又赋予其时代灵魂;依托智慧课堂的实践教学、依托第二课堂的校园实践以及集中于假期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各成体系,又相互补充、相互支撑,构成整个实践教学的立体化体系。


探索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六步三结合”教学模式

为深入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院将学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办学治校的重大政治任务,在开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程、用好统编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成长成才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提出了“六步三结合”教学模式,创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的齐鲁理工经验”。


1752818614581627.png

齐鲁古道行实践教学现场


六步是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等公共必修课和“四史”等选修课的六个必要步骤,包括选、析、讲、悟、扩、行。

就是师生共同选择、摘录与教材章节内容相应的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原文并在课堂上诵读。这对于大学生确立理想信念,坚定听党话、跟党走具有重要意义。就是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与教材原理进行对照分析,领会讲话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是学生搜集并讲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国内国际背景和发表讲话的场景及背后的故事,领会总书记和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


1752818672474899.png

教研室研讨交流活动


就是参悟总书记讲话和思政课教材原理对个人成长成才的指导意义,参悟既要“读原文、学原理”,又要“悟思想”的精髓,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把所学原理扩展到对领袖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传承,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思想。就是通过实践体验付诸于行、内化于心,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入行”。


1752818736468646.png

开展“齐鲁古道行”活动,在长勺之战遗址感受传统文化


三结合是指新思想与各门课程有机联系的三种手段,包括:

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第一课堂在教室进行,第二课堂在学校自建的山东党史馆和齐鲁红色文化馆进行;

思政课程与大学生养成教育相结合:思政课程由马院教师承担,大学生养成教育由学生处、团委等职能部门组织

两支队伍相结合:思政课教师负责思政课理论讲授与实践课题确定与指导辅导员负责暑期三下乡活动的组织和考核。


1752818802353203.png

为学生讲授当年莱芜战役战况


四、深化完善“一三四五”齐鲁文化育人模式

一讲堂。利用“杏坛大讲堂”邀请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社科理论界专家、各行业先进模范以及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系)党政负责人、名师大家和专业课骨干教师、日常思想政治教育骨干八类专家进讲堂授课。

三结合情境教学法。老中青结合,马院老教师提供思政课教学的重点要点难点,老专家提供相关的齐鲁文化案例线索,年轻老师根据老教师老专家提出的任务查找组织材料;专职兼职和社会专家(八只队伍)结合,各自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在域”“具身”“情境”结合,“在域”即让学生身临其境,处于真正的社会场景中受课,“具身”即学生真正把自己融入到课堂中,“情境”即通过情景剧的形式演绎“劳模”等包含思政元素的故事。


1752818866836756.png

孔子观礼处实践教学现场


四步学习法“搜”,学生课前搜集与课程相关的文献资料,提前了解课堂讲授内容并作思考;“讲”,主要老师讲和专家讲,适当安排学生讲;“悟”,学生受课后根据自己的感悟谈体会、写论文;“评”,教师评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情况,学生评教师和专家讲课,教学互长。

五融教学法“目标融”,教学目标中融入齐鲁文化要求;“设计融”,在教学设计中融入讲授齐鲁文化的环节;“内容融”,齐鲁文化(齐鲁红色文化)内容融入每一门思政课教学内容中;“考核融”,在考试考核当中,尽可能使用齐鲁文化元素;“作业(实践)融”,课后让学生进一步搜集扩展关于齐鲁文化的故事和思政元素。


1752818922688963.png

焦裕禄纪念馆实践教学现场


版权 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 齐鲁理工学院 济南市经十东路3028号 鲁公网安备37018102000736号 鲁ICP备15010726号-1